阆中中天古楼导游词(通用10篇)

时间:2023-11-16 08:17:13 作者:admin

阆中中天古楼导游词 第1篇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向为古代巴蜀军事重镇。阆中土肥水美、气候适宜、物产丰富。阆中汉为巴郡,隋时改称阆内县,宋以后称阆中,历代多为州、郡、府治所。古城阆中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

阆中市位于四川北部,嘉陵江中游,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号称“天下第一江山”。阆中古城位于阆中市城区南侧,是阆中的历史城区,也是四川省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古城(而非古镇)。阆中古城和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春节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 阆中历史悠久,战国时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20xx年,置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置郡、州、府、道、治所。汉唐时期,阆中是我国古代天文研究中心,著名天文学家落下闳创制了《太初历》和世界第一台浑天仪;蜀汉史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之久,并于伐吴前夕在阆中被刺身亡;南宋抗金名将张宪为岳飞女婿,出生于锦屏山麓张家湾;张飞与张宪,并称“二张”,一为“武圣”之弟,一为“武穆”女婿,一个生于阆中,一个死于阆中,都在金戈铁马的战场上驰骋无敌,最后都因意外原因被杀,是两个重量级的悲剧人物;明、清时期,阆中一度成为四川临时省会达20xx年。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阆中一直是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1985年_公布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县建市,为四川省直辖市;1992年_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20xx年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市,20xx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xx年阆中市被联合国地名研究机构正式命名为“世界千年古县”。在“20xx全球旅游度假论坛”上阆中被联合国挚友理事会和国际旅游营销协会授予“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荣誉称号。20xx年阆中再次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阆中古城全景

阆中古城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天造地设,风景优美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苏轼曾赞道“阆苑千葩映玉寰,人间只有此花新”,陆游也曾在此留下了“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的佳句。阆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众多韵味横溢多珍贵的文化遗迹。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灿若群星的众多文物遗迹,构成了阆中古城在发展旅游中的独特优势。 阆苑仙境

“秦砖汉瓦魂,唐宋格局明清貌;京院苏园韵,川渝灵性巴阆风。”这幅对联完整地概括了阆中古城的特点和历史风韵。历史给予了阆中丰厚的馈赠,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和近200多处名胜古迹,至今闪烁着夺目的光彩。保护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各历史时期的古民民街院、寺院楼阁、摩岩石刻构成了阆中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气势辉宏的张飞庙、张飞墓冢以及蜀汉遗址文物,更是三国旅游热线重要的组成部分。阆中滕王阁和杜甫《滕王亭子诗》,可以跟南昌的滕王阁和王勃的《滕王阁序》相映成趣。“状元洞”“状元街”“三陈街”“状元牌坊”“魁星楼”“清代考棚”等遗迹,又让阆中拥有了完备而丰富的科举文化旅游遗迹。“云台观”“大佛寺”“永安寺”“天宫院”“巴巴寺”“清真寺”“福音堂”“天主堂”等遗迹,涵盖了道教、佛教、_教、基督教和_五大宗教。其中,道观的历史在两千年以上,佛寺历史有一千年,_教和基督教历史超过520xx年,_历史也有百余年。目前,以古城为中心,已经形成“古城南区”“张飞庙旅游区”“东山园林”“锦屏山旅游区”“滕王阁旅游区”“古城科举文化旅游区”“天宫院旅游区”等多处成片的旅游区。

阆中中天古楼导游词 第2篇

“天人合一”的典范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向为古代巴蜀军事重镇,但最为大家所熟知的要数张飞曾在此镇守多年,其中,古城阆中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形、“多”字形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

【看点】

城中有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滕王阁佛塔等4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清代四川贡院、华光楼、巴巴寺等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仅地面文物就有200余处;城南嘉陵江风光自古就有“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誉,诗圣杜甫更有“阆中城南天下稀”的千古赞叹,

阆中中天古楼导游词 第3篇

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因“全川未靖”,四川巡抚李国英驻节阆中,四川监察御史也驻节阆中。当时大员们处理公事的所在地即“道台衙门”,位于今阆中市学道街。顺治十八年(1661年),四川临时省会衙门迁至成都。

从1956年开始,道台衙门被逐渐拆除,阆中税务局、房管处、农机局等单位在道台衙门故地建起职工宿舍。幸运的是,道台衙门的二门现在还保留着,成为昔日威严的临时省会办公大楼的最后见证者,二门上方不知“高寿”的老门枋仍高高在上。阆中决定在旧址上修复道台衙门。道台衙门占地24亩,投资20xx万元。20xx年10月设计方案定稿,年底动工。

道台衙门 古城压秤的珍品景观

专家指出:在中国现有的官衙遗存中,仅有县衙,而没有道台衙门。如果阆中的道台衙门一经修复,便在全国具有唯一性。

道台衙门 古城压秤的珍品景观

“道台衙门是彰显阆中历史地位的重要建筑群,急需尽快恢复!”早在4年前,省内外的一些重量级古建筑专家便发出了这样的呼声。在此基础上,连续两届阆中市委、市政府都将恢复道台衙门作为重点项目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并着手将原道台衙门旧址上的10000多平方米不协调建筑全部拆除。

道台衙门,古城一个失落的惊叹号

阆中名城研究会副主任李文明告诉笔者:道台衙门是明、清两代界于省、府之间设置的一级重要行政机构,其长官称“道员”或“道台”。当时,四川全省共设置了川北、川南、川东、川西4处道台衙门,它们成为链接省政府与各州、县的桥梁,主要职责是负责考核辖区的吏治,审理大案,督导农桑,整肃税源。从明洪武四年(1371)到崇祯十七年(1644),又从清顺治八年(1651)至民国三年(1914),川北道台衙门设在阆中长达536年,明代辖保宁、顺庆、龙安、潼川三府一州共27县,清代辖25州县。明末清初,因成都战乱,四川省会也设在川北道台衙门内,在阆中行使省政府权利长达20xx年,并在阆中设贡院,连续4届举行乡试。明代状元杨瞻和清代名宦黎学锦等人,皆分别在阆中作过“道台”。民国元年,改川北道台衙门为川北宣慰署使,张澜先生为首任川北宣慰使。国家一些古建筑专家论证说,如今,在全国遗存官署类文物遗迹中,只有县衙,没有道衙。阆中道台衙门一经恢复后,在全国是唯一的一处。

由此可见,道台衙门标志着阆中在当时的川北具有无法取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的重要历史地位。杨林由等曾见证过阆中道台衙门昔日辉煌的阆中老人介绍说:古城道台衙门的古建筑,大部分毁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少有识之士说:阆中古城能够彰显个性和魅力的地方不多,除了“国宝”张飞庙、待完善的贡院和一批民居院落外,再无压秤的精品景观了,仅凭现有的这些家当是很难满足多数游客的胃口的。道台衙门的历史价值很高,修复后在全国叫得响,属于珍品极品,是不可多得的古城文化生态资源。省委书记张学忠到阆考察,参观道台衙门遗址时,对陪同的阆中市委领导说:“原先这里住的就是我这个级别的官呵!”

修旧如旧,还一座历史文化殿堂

去年以来,阆中名城研究会曾邀请省内外的专家们举行过多次座谈会,认为主色调要凸出明代建筑基调。在规模上,尤其要再现川北道台衙门的宏大气派、古朴自然;内部的局部结构由行政、兵备、粮秣、司_能部门以及“思政堂”、“柏台亭”、“思豫仓”、“道台井”、“惜阴轩”、“补过亭”、“补拙轩”等既有文化含金量又有可视性的景观构成。

在采访中,笔者还惊喜地发现,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阆中的乡土画家马先达、陈文大等人曾将道台衙门的整个轮廓布局及细微结构画了下来,为如今的恢复提供了难得的依据。

老人们说,道台衙门内的每一处景观都有意味隽永的故事。诸如“思豫仓”,便由咸丰元年的川北道台胡兴仁修建,每年他自捐俸银买谷二百担,贮于仓内以备荒年赈灾之用,堪称一段佳话。

阆中一些文化人士还纷纷建言:恢复道台衙门不单只是一幢古建筑外壳的再现。事实上名研会两年前就呼吁社会贤达和搞收藏的研究人员有所准备。他们谢绝外地客商高价收购阆中明代官用器物,如四川罕见的楠木几案(为省级官衙用)、楠木二出头官帽椅、书有“举案齐眉”的呈装诉讼公文盒和大量属于明代的窗花、屏风、雕饰诸珍品,还有不可多得的如“风度端凝”、“明经炬典”等巨型匾额,专为提供道台衙门修复后配套使用。

阆中中天古楼导游词 第4篇

1.阆中概况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大家好:

非常欢迎各位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城阆中旅游,阆中位于嘉陵江中游,四川西北部,全市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全市人口90万左右。1986年由_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是整个四川迄今为止保留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和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咱们中国的四大古城。阆中素有“阆苑仙境”、“嘉陵第一江山”的美誉,唐代诗人杜甫就在这里留下了“阆苑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

说到阆中的阆字,很多外地人由于平常极少接触到这个字,都对这个字比较陌生,就连很多旅游节目到阆中采访的时候,主持人都会把阆中读成是郎中。那么,阆中的阆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阆中又是因何而得名的呢?我们现在翻开新华字典的话,阆字就只有唯一的一种解释了,那就是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的一个地名。其实关于阆中这个名字的由来,说法有很多,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把阆,解释为门高也,即阆中周围的山,形似高门,城在其中,而古时候把住在城中的居民统称为良,所以,因而得名--阆中。然而,在旧唐书地理志中又说,“阆水迂曲,绕经三面”,意思是说嘉陵江绕城三面而过,在古代人们把嘉陵江称之为阆水,所以人们又说阆中是因为水得名的。其实,不管阆中是因山得名,还是因水得名也罢,正是有了这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才成就了现在的阆中古城。

阆中这座山水秀丽的古城,不仅吸引了历代众多文人墨客来此游览居住,留下大量文物古迹,而且,古城本身就是一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地方,汉武帝时,这里诞生了伟大的天文学家落下闳,其后,又有东汉时的大气象学家任文孙父子。而且,据统计,从晚唐到清朝1000多年间,阆中先后出了四个状元,94个进士,几百个举人。

除此之外,阆中还是中国春节的源头,这是因为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编制的《太初历》,正是由于这部历法,才把正月规定为岁首,每年的正月初一规定为新年的第一天,从此才有了现在的“春节”,落下闳也被后人尊称为“中国春节老人”,阆中也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中国春节的源头。

阆中古城在历史上一直是川北重镇,乃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是文人云集、商贾来往,这也因此为阆中带来了繁荣的多元文化。无论是风水、天文、三国文化,还是道教、佛教、_教等宗教文化,以及阆中本土民俗文化,都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融,相互发展。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第一个要参观的景点-张飞庙,马上就要到了。

华光楼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大家好:

咱们现在所在的景点就是阆中古城的地标性建筑----华光楼。这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矗立于阆中城南、嘉陵江边,说到这阆中的楼阁,华光楼便是首当其冲、不得不提。历代到过阆中的文人墨客,无不以此楼为诗。整座楼通高25·5米,在一大片古城居民区中拔地而起,气势恢宏,极富古典建筑的特色,素有“阆苑第一楼”的称号。

大家可以看到,华光楼的楼下是一个五米高的石拱门,这是用于人们来往穿行的过街门。由于华光楼靠近嘉陵江,古代是阆中的航运枢纽中心,加之当时楼的两边都是手工业加工作坊,所以昔日华光楼下是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曾有诗云“春城天不夜,人语市如潮”,以此来描写它的热闹。楼上则是古时候的达官贵人们邀请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欣赏山水的地方。

说到华光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初年,相传华光楼是由于唐腾王李元婴,也就是唐太祖李渊的儿子,被贬阆中时所修建的,当时称之为南楼,古南楼历代跌遭火灾,咱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座楼是清代同治六年也就是公元一八六七年时所重建的,距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了。

华光楼上有很多牌匾,历史也非常的悠久,例如:清朝阆中知事彭凤藻所题的“古镇江楼”,大诗人苏轼所题的“灵景”,等等,这些牌匾都分别介绍了华光楼的独特之处。如今登楼远眺,丹青城郭,无限风华尽收眼底。

各位现在是不是很想马上就登上这座楼去眺望咱们阆中古城的全景呢?咱们在登楼之前,还要请各位朋友仔细看一看这座石拱门上雕刻的内容,拱门上南北两面分别刻着“只有打倒_才好打帝国主义”和“苏维埃政府是工农兵自己的政府”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这两幅标语,这些标语是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在阆中征战时所留下的,正是因为这些标语,在*时期华光楼才免遭_的破坏。咱们现在也才有机会看到这座保存完好的华光楼。

好了,各位朋友,说了这么多,俗话说的好“百闻不如一见”,接下来咱们就一起登上华光楼去一看阆中古城的美景!

3.张飞庙墓亭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张飞庙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的桓侯祠是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恢弘、建造精美。

张飞字益德,东汉末年跟随刘备起兵,刘备益州称帝之后,把张飞封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前后长达七年之久。大家眼前的这座山门,是由明代时重建的,大门上高悬的《汉桓侯祠》的匾额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

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张飞的墓亭了,大家可以看到这边墓亭亭柱上有一幅对联。上联是“随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战,地只西川称帝业”意思是说张飞追随刘备一生征战,但实现统一全国的壮志未酬,英魂仍存有遗憾。下联是“剩残躯付诸荒冢,春去冬来,人犹千古吊忠魂”,意思是说张飞死后,此墓虽然只埋了无头之躯,但人们纪念其英勇的情怀千古不衰。

关于这个无头之躯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据说当年张飞被杀害之后,凶手范强、张达二人割下其头颅想拿到东吴献给孙权作为进身之阶,他们乘船东下时,却听说孙权正向刘备求和,二人惊慌失措之下,便把张飞的头颅抛到江中,头浮到河南云阳地界被一位渔翁捞起,葬在云阳凤凰山麓,这就是张飞“头葬云阳,身葬阆中”的悲壮故事了。

这墓亭下放的拱穴内,端坐的是张飞的武身像,大家仔细看一下这豹头环眼、燕颌虎须的猛张飞是不是和大家心目中的张飞有几分相似呢?这像前摆的盘龙石斗窝叫“长明灯”,据说,张飞在驻守阆中的时候,曹魏大将张合带领五万大军进攻巴西首府阆中,当时张飞手足不过万人,却依靠阆中人民的支持,以少胜多,大败张合,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阆中人为感戴他的英勇,在其死后,特意选取最好的石头精工雕成这座“长明灯”。千百年来,每到清明时节,人们都要为张飞扫墓,给长明灯献油。

这墓亭后方就是张飞的墓冢,我们再接着往前走。

3.张飞庙大殿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的桓侯祠是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恢弘、建造精美。

张飞字益德,东汉末年跟随刘备起兵,刘备益州称帝之后,把张飞封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前后长达七年之久。大家眼前的这座山门,是由明代时重建的,大门上高悬的《汉桓侯祠》的匾额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翘脚联运、气势不凡的敌万楼了,敌万故名思议,就是说张飞有力敌万夫之勇的意思,楼的两边分别是文物展览厅和群塑厅,穿过这两个展厅,我们来到的就是张飞庙的大殿了。

大家可以首先从外观上观赏一下整个大殿的建筑风格,大殿为歇山式屋顶,砖雕拼合屋脊,屋檐下有题为“刚强直理”的金匾,这是清代果亲王亲自撰写的。走进大殿,中间端坐的那座两米多高、状貌威武的塑像,便是张飞了。也许大家觉得奇怪了,为什么这尊张飞塑像,是头戴王冠、身披锦袍呢?原来在清朝嘉庆年间,张飞被追封为“桓侯大帝”,殿上塑的便是他冠冕纹身的坐像了。左右两壁式岳飞草书的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更是将大殿烘托得一片威严、儒雅。

大殿内右侧,展示的都是张飞生前曾使用过的兵器---铁鞭和铁矛,这个铁鞭有一米余长,共有29节,重约20公斤,由此可见要将这个铁鞭挥舞自如要需要不小的力气。铁矛有大小两只,大的系后人所造,小的形式古朴,上端的刀刃曲折如蛇,传说这就是张飞在战场上使用的“丈八蛇矛”!

在大殿外右侧的墙壁上有块立马勒明碑,据说,这是张飞在大破曹将张合后乘胜而写的。在石碑右边有八个大字“纯正不曲,书如其人”,这是明太祖朱元璋对张飞的赞誉。意思是说张飞刚正不阿,其书法就像他的人品一样。世人都说张飞是粗中有细,这块石碑可以算得上是最好的证物了。

好了,参观完张飞庙的大殿,我们接着往里走!

4.张飞庙 群塑厅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进入的就是张飞庙的“大义千古馆”了,贡院制度馆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大家好,现在我们进入的这一处展馆呢,就是贡院的科举制度馆了,大家都知道,科举制度是我国历史上一种很重要的选官制度,那在科举制度之前,我国历史上究竟还有哪些选官制度呢?大家不妨看看我们眼前的这张示意图,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分别有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西周的世袭制、汉朝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然后就是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孕育于汉,创立于隋,发展于唐,盛于明清,被称之为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大家都知道,隋炀帝杨广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出了名的暴君,但他在历史上却有两大卓越的贡献,一是疏浚了大运河,那么另外一个就是发明创立了科举制度。唐朝是科举制度的发展时期,考试科目较隋朝时增加了很多,有明经、明法、明算等数十种之多。当时,在唐朝流行这样一句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就是说三十岁考上明经科年龄就算很大了,但五十岁考上进士科的话还算是很年轻的了。关于这句话,唐朝有一位我们非常熟悉的诗人可以为我们佐证,那就是白居易,他二十九岁就高中了进士,而在当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中进士者可享受三大恩惠:一是打马游街三天,二是皇帝赐恩荣宴,三是到慈恩塔下题名,当时白居易就到慈恩塔下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由此可见,“五十少进士”绝不是吹嘘之词啊!

到了宋朝,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其中有代表性的分别是,一是试卷开始密封,二是中进士即授官,三是可以实行内省试。科举制度到了元朝,则开始逐渐衰落,元朝开国44年才举行科举考试,并且将蒙古人设一考场,汉人、南人设一考场,考题难易、中试名额、录取标准都不一样,甚至各发一榜。当时,把人分为十等,乞丐为第十等,读书人则是第九等,现在所说的“臭老九”就是从元朝开始出现的。

但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因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非常重视人才选拔。明朝是开考次数最多,录取人数最多的一个朝代。直到光绪31年,这个时候大清国力枯竭,外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袁世凯、张之洞上书立停科举制度,慈禧太后迫于压力,便一纸诏书废除了科举制度。至此,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6.贡院程序馆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所在的景点就是古城中的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四川贡院,贡院俗称考棚,是科举时代考生们应试的考场。在明清时期,用作县考、府考的地方称之为试院,用作乡试、会试的地方才称之为贡院。清代四川贡院是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科举考试场所,是见证科举取士的实物宝库,根式我国现有贡院中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特色最突出的科举文化胜地了。

现在我们进入的这一处展馆呢,是贡院的科举程序馆,这里所反映的就是参加科举考试时的具体程序。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来就通过这张明清时的考试程序图,看一看究竟要经过哪些程序,才可以突破重围进入贡院参加考试。

大家可以看到,首先呢,是最基本的入学考试---童试,童试并不是国家正式考试,只是童生为取得参加正式考试资格而进行的进学考试而已,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考中者统称为秀才,秀才才有资格到省会城市参加国家组织的正式考试--乡试。读书人在童试的过程中要过五关斩六将,如果三关中有一关不过,连秀才也考取不了,也就等于没有功名。《儒林外史》中曾描写了一个老童生,周进,寒窗苦读几十年,年过六十连个秀才的名份也没取得,一次跟随几个商人来到省城,非要到几十年想进而又不敢进的贡院去看看,他一进了号房,不觉眼中一阵酸楚,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就不省人事了。其实,像周进这样苦读几十年而未能进入贡院参试的读书人,在科举时代多如牛毛。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成绩优良顺利通过童试的人,他们就可以参加国家组织的正式考试--乡试了。乡试是每三年开考一次,总共是考三场九天,每三天为一场,考中者统称为举人。阆中的这一处就是当年考乡试的场所了。举人在第四年的春天便可参加由礼部举行的会试,会试考中者到皇宫参加由皇帝亲自举行的殿试,考试结束之后发皇榜,分三个等级。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

二、三甲人若干。

有一个成语叫连中三元、三元及第,这是怎么叫出来的呢?这是因为乡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的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的第一名又称之为状元,若一位考生在乡试、会试、殿试这三科考试中都名列第一,那就是连中三元、三元及第了!那在1300年的科举时代中,有没有这样的奇才呢?当然,而且还不止一人,总共有15人连中三元。

那么我们下面请各位跟随我继续往前走,去看看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道皇榜!

7.巴巴寺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中国的三山五岳之中有许多著名的寺庙,如河南洛阳的白马寺,嵩山的少林寺,西藏拉萨的大昭寺,而在阆中也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寺庙---巴巴寺,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只是觉得它的名字很有趣而已,可它在信奉_教的_心中有着非常神圣的地位。这是因为那里埋葬了一位德高望众的圣人--_教噶德忍耶_第一位来我国传教的祖师华哲·阿卜董拉希,又称为西来上人,他长眠于此已有300多年了。

“巴巴”二字是外来语,阿拉伯语有“祖先、祖师”的意思,是对圣人的尊称。各位眼前的这座巴巴寺,他既是墓地,又是一座宗教圣地,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_教的朝圣之处,素有”东方麦加”之称。关于巴巴寺的来历,有这样一个故事,康熙23年,_第29代裔孙,就是这位华哲先生,来到阆中传教,据说他是言语诙谐、善于骑射、尤其擅长诗歌。一天,他同当时的川北总兵马子云同游蟠龙山,看到蟠龙山地势甚佳,便卜其阴宅于水池之中,康熙28年,他去世之后,其弟子便在他生前所卜之处建造了墓亭,将其安葬于内,并命名为“久照亭”,俗称巴巴寺。现在,大家就可以看到山门处的这块写有“久照亭”木匾了,从字面上理解,意思就是说巴巴寺明月常照,清风长吹,而在清真教义中就是永久长存的意思。进入山门,大家可以看到左侧这块是乾隆年间的水磨青砖大照壁,它长十米,高八米,正面雕刻的是明代唐寅,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唐伯虎的阆山阆水图,背面是唐代张藻的迎送图,大家可以看到,照壁上的刀工精美、技艺精湛,图案很富有艺术感和立体感。

照壁后就是大殿了,大殿为寺内的主体建筑,分为内外二室,外室锦帘垂掩,匾额高悬,水磨地面铺设丝毯跪垫,供人朝拜。内室是华哲先生的墓室,顶若苍穹,高悬金匾两通,大家可以看到其中一块题写有“清修”二字的匾额,这是由清朝多罗贝勒亲王亲手书写的,上面还装饰有龙吻金印,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巴巴寺内外绿树环绕,古墓参天,每年都吸引着甘肃、宁夏等地众多_前来朝圣,同时,巴巴寺也以其清幽雅秀、小巧奇绝、精工富丽的建筑艺术和砖雕艺术,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8.科举状元馆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进入的就是贡院的科举状元馆了。状元之称开始于唐朝,他们是科举时代造就的明星,其中多数都堪称一代人杰,有的更为推动历史进程和文化艺术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唐朝到明清,共举行过文科考试近800次,武举两百余次,状元总数在千人以上。但姓名可考者,迄今也没有精确的统计。本馆所罗列的是由阆中人杨林由先生参考各种文献校订出的文状元672人,武状元246人,总计918人,那下面主要给各位介绍几位历史上比较有名气的状元。

首先,第一位。郭子仪,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武状元,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官至宰相的武状元,他一生战功赫赫,首先是在安史之乱中大显身手,后来又数次击退吐蕃的进攻,为保大唐江山的稳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他一生历经四朝皇帝,并受到历代帝王的中用和喜爱,唐代宗更将自己喜爱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的六儿子郭暧,这时升平公主和郭暧都只有十多岁,后来两人在家里还上演了一出轰动历史的闹剧,那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醉打金枝!

那么下面再给大家介绍一位各位非常熟悉的状元,那就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关于王维考上状元,民间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王维自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当地出了名了神童,21岁就高中进士,当年他以第一名的身份来到京城赶考。在考试途中得知一消息:状元人选已经内定,乃是太平公主所推荐的一位一同应试的书生。王维本想凭真才实学夺得第一,得知此事之后,深感不安。于是来到岐王府中,见到岐王,一阵交谈之后,岐王决定帮助眼前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岐王知道太平公主平时喜欢读诗,而且喜欢琵琶乐曲,于是岐王想出一个办法,让王维男扮女装来到公主府为公主谈琵琶唱曲。没想到,公主一听,便被曲中优美的诗词所深深吸引,于是就问岐王说这么好的词,是出自何人之手啊,这时王维悄悄从殿中退下,更换上男儿装,回答公主说这正是他的作品。公主十分欣赏他的文才,于是就御笔一挥,给皇上写了一封推荐信,再加上王维出众的文才,因此打败竞争对手,在众多文人中脱颖而出,受到皇帝的青睐,被钦点为状元。由这个小故事,咱们也可以看出,王维不仅文才好,而且是一个非常懂得营销自己的人啊,也就是咱们现代所说的,不仅笔试要过,这面试也要过才行啊!阆中状元馆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阆中状元馆了,大家都知道“状元”这个称号是来之不易的,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方能荣登宝座。咱们阆中自古便是钟灵毓秀,人才辈出,从唐代到清末废除科举,这1300多年间,四川共出了19个状元,阆中就独占4名,位列四川省首位,在整个西南地区都堪称翘楚!而且这四个人恰好还是两兄弟,这在历史上更是少之又少!

大家首先请看这两尊塑像,他们是唐代的一对兄弟状元,尹枢、尹极,他们中状元都是70岁高龄了,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对兄弟状元,也是最老的一对兄弟状元,由于中状元时年事已高,都衣锦还乡!由于文才出众,被人们称之为“梧桐双凤”,尹枢在高中状元的时候还有这样一段佳话,他是在公元791年中的状元,他的主考官叫杜黄裳,三场考试之后,杜黄裳择优评定了三十分考卷,召集应试举人说:皇帝委我重任,要我为国家选拔人才,诸位都是当今才俊,有没有谁可以帮助我?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没人敢出来发言,这个时候来自阆中70多岁的尹枢挺身而出,说到:在下不才,原为一试。杜黄裳很高兴的请尹枢来为考卷写评语,尹枢写好一份就高声唱读,底下的举人听了都赞叹不已。尹枢评完29份,连同自己的 卷子一并送上,杜黄裳问:谁可以做金科状元?尹枢说:状元非老夫不可!这是何等的自信啊,如果尹枢没有真才实学,他怎敢如此说?!这样,尹枢就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自己点自己做状元的人了,也是阆中首位状元!22年后,他的弟弟尹极也状元及第。

那旁边这两位呢,是我们阆中另外一对兄弟状元,其实他们是兄弟三人,这里是老大陈尧叟,老三陈尧咨,老二陈尧佐中的是进士,不在其列。大家可以看一下老三陈尧咨,他是却是一副将军装扮,不要以为他中的是武状元,其实他中的也是文状元,这样的装扮是因为陈尧咨是既能文又能武。欧阳修在《卖油翁》里写到:尧咨闪射,当世无双。说的就是他了,他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由文职改任武职的文状元。在陈家三兄弟中,有两个当了宰相,一个当了将军,再加上他们的父亲最后也官至左谏议大夫,所以咱们阆中又这样一_谣:“兄状元,弟状元,兄弟二状元;子丞相,父丞相,父子三丞相。”

而在废除科举考试的今天,大家已经不用再这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去争夺这难之又难的状元了,正所谓”36行,行行出状元”。各位朋友,我们再继续去往下一个展厅!

9.贡院防作弊馆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贡院的防作弊馆了,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似乎自有考试以来,这个作弊就相伴而生,再加上科举考试名利效应的逐渐升级,很多人甚至不惜冒着性命危险,也要通过作弊来实现金榜题名的美梦。作弊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作弊手段较现在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那么我们下面就来看几种比较有趣的作弊方式。首先,就是大家眼前的这款作弊服了,大家可以看到,衣服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有点像咱们今天很流行的文化衫啊。但这在当年这却是考生们作弊时的不二法宝,真可谓是一衣在身,有如神助啊。但这种作弊方式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书写面积太大,目标太过明显。这样,很容易被监考老师发现了。于是后来,聪明的考官就在贡院的门口设立了两个大的洗澡堂,规定凡是进入贡院考试的考生,在考试之前都要统一洗澡,并换上统一的衣服,当然,这样的作弊方式就不能再用了。

我们接着再来看另外一种作弊方式,飞鸽传书。古时候不像咱们现在,没有手机,通讯方式都还比较原始,绞尽脑汁想要作弊的考生就想到了利用飞鸽传书的原理,在考场将考题写在小字条上由鸽子传出去,然后墙外的人再通过鸽子将答案传送回来,这种作弊方式似乎有点类似于咱们今天的手机短信作弊。但是这一切都瞒不过火眼金睛的监考考官啊,考官发现后就在考场的四周燃放鞭炮,把飞鸽全都吓走了,并且还在楼上放老鹰来把飞鸽吃掉。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古时候的小抄,大家可以看,小抄的字非常的小,整个小抄做的非常的精致,现在看来也可以算得上一件工艺品了。这么小的字用一般的毛笔是很难写出来的,这上面的字可都是是用老鼠的胡须特制的毛笔写成的,考生就将这种纸条放在衣服或者饭菜里面进行作弊,更有甚者,用手抄加刺绣的方式,把四书五经的重要内容绣在内衣的夹层里面。

朝廷其实对考场作弊的处罚相当严厉,规定要是在考场发现了考生的作弊行为,首先要当场取消他的终身考试资格,然后还要在考场门口上枷一个月,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10.天宫院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天宫院风景区的入口了,整个风景区在2006年由政府投资重新打造,在2007年正式对游客开放,阆中也因此被列为“中国风水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唐代风水大师袁天罡和李淳风都葬于其中,并且留下了淳风墓、天罡墓、观星台等众多遗迹。

大家一听到风水二字啊,肯定就觉得这就是算命之类的封建迷信,事实上,风水不但不是迷信,还是一门非常神秘的科学,现在有很多学者都在对其进行研究,风水学也逐渐成为一门学习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学问。

那么天宫院究竟是为何产生的呢?相传,当年袁天罡观天象,禀告唐太宗李世民说:巴蜀之地有龙气,可能要出一代帝王,太宗大惊,恐怕这李氏江山落入他人手中,于是,命袁天罡前去斩断龙脉。袁天罡步王气,就来到了阆中,他一看阆中山围四面、水绕三方,西有来龙,东有去脉,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当他来到天宫院所在地的时候,觉得此处风水甚佳,就埋了一枚铜钱做记号,稍后李淳风到阆中造访袁天罡,在游览途中也相中了天宫院所在地的风水,并留下一枚金针做记号。后来两人相会时提起风水一事,都称已经选中风水宝地,结果,两人挖出来之后才惊奇的发现,李淳风的金针刚好插在了袁天罡的铜钱眼中。两人就此认为,只是风水学术上的共识,也是一种缘分,于是“你也缘,我也缘,和不修座天宫院”,便留下了天宫院这一古迹。

各位听完这个故事是不是觉得风水之说非常的神奇?那各位要是听了我接下来的这个故事,就更会感叹风水学的不可思议了。

相传,李淳风因为精通天文历法,曾因为预感不久武则天将乱唐的灾难,便独自推算起来,他推算的忘了情,对周围所发生之事全无知晓。直至在一旁的袁天罡推了一下他的后背,道“天机不可泄露”,他这才罢手。但这时他已经推算到千年之后了,于是。,李淳风便把他的推算结果,写成诗歌,又画成图画。,通过袁天罡奏给唐太宗,这就是现在的《推背图》,《推背图》不仅把唐朝数百年,而且连此后的宋、辽、金、元、明清的治乱兴衰都预测的分毫不差。真的是前超诸葛亮,后压刘伯温啊!

好了,说了这么多,下面就带各位一起进到院内去感受一下这两位风水大师的神奇之处吧~!

12.观星楼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经过水波盈盈的荷花池,走过石梯,我们现在所看到这座三层大屋顶塔形翘檐结构的高楼,就是观星楼了,这是为纪念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而建的。

楼前的这尊青铜塑像就是落下闳了,落下闳是西汉阆中人,为人勤劳聪慧,从小就喜欢观天上星、水中鱼,曾南下渝州会友,北出剑门求师,常常深入民间,访老问贤,他还在蟠龙山修建了观星台,潜心于天文科学的研究,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西汉武帝时,落下闳被征召入京,与天文学家唐都、邓一平一起研制历法,他通过精心的计算,提出了“八十一分之律历”的方案,较之其他十七种历法更为科学,被汉武帝采用,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步完整统一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太初历”,不仅在我国天文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天文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于此同时,落下闳还制定了浑天仪,奠定了我国乃至世界古代先进宇宙结构理论,当代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编著的《中国科技史》称落下闳为天文学史上的“灿烂的星座”。

在落下闳天文研究巨大成就的影响下,汉末,阆中又诞生了任文孙、任文公父子天文学家,三国时的周舒、周群、周巨祖孙三代献身天文事业,又称为继孙氏父子之后的一代天文学家,天文人才辈出,使得阆中名声大振,一时四方名人学士纷至沓来,直至唐代又有袁天罡、李淳风等一批天文名流荟萃阆中,他们在阆中修建了多处天文台,使阆中在汉唐以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成为我国古代天文学研究的中心。

因此,阆中人民为了纪念这些伟大的天文学家们,在观星楼底层塑造了袁天罡、李淳风像,二楼塑有三国蜀汉周群祖孙像,三楼塑有落下闳及任文孙父子像.那么,我们接下来就登上这座观星楼去感受一下汉唐天文学“群星璀璨”的壮阔图景!

13.滕王阁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今现在所参观的就是位于阆中古城北、嘉陵江玉台山上的滕王阁了,大家可能通过王勃的《滕王阁序》早已对滕王阁这三个字如雷贯耳,但是此滕王阁非彼滕王阁,王勃所描绘的滕王阁位于今天的江西南昌。但这两座滕王阁还是有共同之处的,那就是他们都是因为一人而建,此人就是唐高祖李渊的第22个儿子,也就是唐腾王李元婴。据说,当时李元婴被贬阆中,为了延续在宫中的奢靡生活,就用聚敛的钱财修建了这座气势宏大、富丽堂皇宫殿式建筑群,当时称之为隆苑,后来因为避讳,改为阆苑。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

南昌滕王阁有著名诗人王勃留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佳句,那咱们阆中的滕王阁也有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加持!当时,杜甫旅居阆中,游览滕王阁时,曾写有《腾王亭子》和《玉台观》两首诗,以此来赞赏滕王阁风光的秀丽和奇异。其中,“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这句更是为人千古传唱。这些诗句都使阆中滕王阁名声大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地政府根据历代对滕王阁的诗文描写,对年久失修的滕王阁进行了修复,开辟为滕王阁公园,园林用地85亩,依山就势,起伏跌宕。如今的阆中滕王阁比原先的规模更为宏伟,阁院内景色优美,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成为咱们阆中又一风景名胜区。来这里的游客,可以登临滕王阁,凭栏远眺,阆苑山水,尽收眼底。

现在大家眼前所看到的这尊石塔,就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唐代舍利石塔,经人研究它就是七级浮屠,这是佛教中等级最高的佛塔。它始建于公元4世纪的唐代,高约米。关于这座宝塔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腾王李元婴从小在皇宫里娇生惯养,贪图享乐,被贬阆中之后依然是不加收敛,骄奢淫逸,他为了来世依然能够过上这种骄奢的生活,就想通过修建浮屠这种方式,来祈求他来世也可以享尽人间荣华富贵,于是就命人在院中修建了三尊佛塔,其余两尊因为历史变迁,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只剩下大家眼前这尊了。关于这座佛塔有一个神奇的视觉效果,那就是你围着这个佛塔转,无论在哪个方向看佛塔,佛塔都是倾斜的,所以这座塔又被人们称之为“斜塔”,也有人嘲笑说,李元婴为官不正,就连他修的佛塔也都是斜的。

好了,接下来,就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半个小时之后在门口处集合,前往下一个景点!

杜少陵祠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大家好:

看过碑林之后,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杜少陵祠堂了。首先,大家可以看到这尊塑像,他就是我国著名大诗人,诗圣,杜甫,杜甫是在我们阆中游览时间最长、留下诗文最多的一个诗人,他在短短半年的时间两次莅临阆中,并留下诗文六十余篇,阆中也因此成为他一生旅居中写诗最多的地方。

他所描绘的阆山阆水最得神韵,那在他塑像两边所题写的就是他所作的《阆山歌》、《阆水歌》。大家可以看到这阆山歌中写道“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哪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著青壁”。在诗中,诗人觉得此山的灵气可以与嵩山华山相媲美,想在此忘却世间烦恼。

那在《阆水歌》里,杜甫写道“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巴童荡浆依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阆中盛事可断肠,阆州城南天下稀。”通过阆山阆水歌,我们不难发现杜甫将这阆中山水描写的惟妙惟肖,难言其喜爱之情。

许多人来到这里都会有一个疑问,像这么伟大的诗人,他是如何来到咱们阆中的呢?这得从“安史之乱”说起了,唐玄宗14年,安禄山在范阳叛变,先后攻陷了洛阳、长安,并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杜甫一家为了躲避战乱,四处流亡,一路上看到了很多悲惨的场景,难掩忧虑,写下许多为人称道的诗篇,最后决定在成都修建“草堂”过上隐居的生活。再次其间,杜甫两次来到阆中,第一次,是因为杜甫的好友在赴京途中病逝于阆中,杜甫听闻后火速赶到阆中,这次他在阆中停留了大约3个月的时间,因接到他女儿生病的家信,不得不匆匆离开阆中。第二次是因为杜甫决定弃蜀北归,离开成都的时候,因为留恋阆中山水,打算再来阆中观光一次再行离开!这次他带上了自己的家人,尽兴地游玩了阆中名胜,并写下了赞美阆中的阆山歌和阆水歌。

好了,说了这么多,下面就请各位游客自行游览,我们半小时之后再门口处集合!

中天楼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城阆中。我们现在所参观的便是位于古城中心的地标性建筑,中天楼了,中天楼又名四排楼,是阆苑十二楼之一,有“阆中风水第一楼”的美誉。在唐代的时候,中天楼就已经存在了,不过在民国年间,毁于战乱,今天所看到的中天楼是2006年的时候重新复建的,2008年国庆前夕才正式对外开放。

中天楼是一座三层明清建筑风格的木质高楼,楼高25米,在一大片古城区中拔地而起,其实恢弘,建造精美。中天楼是阆中古城的风水坐标和穴位所在,古城的街道就是以它为轴心的,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它北通北街,南通双栅子街,西通西街,东通武庙街,古人在修建中天楼的时候选址非常的讲究,他们通过测量,计算出阆中古城四周东西走向的山脉和南北走向的山脉的最高点,在天空交汇处映射到地面的位置,并在此修建了中天楼,登上楼顶,视野开阔,古城的风水格局尽收眼底。

我们现在登上二楼,便可以看到一尊塑像,这便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了,他是我国古代典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大约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据说他的母亲华胥是阆中人,在阆中孕育了伏羲之后,在甘肃天水生下伏羲,所以阆中也算得上是人祖本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伏羲在他的一生中,曾先后三次来到阆中,在阆中云台山创立了先天八卦,成为后世风水学的理论根基,周文王将伏羲的先天八卦演变成64卦,著就了《易经》,成就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据。

看到这里,大家不妨可以到外面看一下,中天楼南面正对的就是锦屏山,背后就是蟠龙山,这用风水学的观点看,背后的盘龙山称之为古城的镇山,前面的锦屏山则是鞍山,西北方玉台山脚下是嘉陵江的入口处,称为天门,东南方向的大象山是嘉陵江的出口处,称为地户。由此可见,阆中古城的选址完全符合传统风水理论,那就是前有鞍山、后有镇山,左有地户,右有天门,展现出城依山,山连水,水偎城,形成山水环抱、相互映衬的风水格局。

说到这里,我们接下来再登上第三楼,去一览阆中全景。

张宪祠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张宪祠了,张宪祠占地约30余某,坐西向东,三面环山,地形像一把圈椅,前人把祠堂选在锦屏山腰这个地段,可以算得上一块“风水宝地”。

这是为了纪念抗金英雄张宪而修建的。俗话所的好“马鞍山下出武将”,锦屏山原名就叫马鞍山,在这座山下,就出了这样一个骁勇善战,名垂史册的大将张宪。张宪,南宋人,少年时,就读于锦屏书院,金兵南侵过程中,投笔从戎参加了岳家军,在军队里屡立战功,后来官至副都统,和岳云一起成为岳飞的左膀右臂,每有征战,二人作为先锋,率部先行,被岳飞所赏识。当年金人擅长骑射,所部署的连环拐子马阵率攻不破,导致南宋大军节节败退,张宪一日坐于山头,苦苦冥思破阵方法,当看到一位农夫手持镰刀割草的时候,灵光一现,想出了对敌策略,那就是在普通的长枪上安装一把勾形镰刀,以此横扫马腿,干扰马队的奔跑,这也就是后来兵器谱上所记载的“钩镰枪”。由于张宪的机智聪明,骁勇善战,岳飞便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张宪,所以他不但是岳飞的一员部将,更是岳飞的爱婿。

后来由于岳飞被秦桧诬陷,张宪受其牵连,被秦桧施以酷刑,想让张宪屈打成招,史书上记载:“张宪被掠,全无肤,竟不伏”,秦桧阴谋破灭,无计可施,只好用“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岳云、张宪一起绞杀与杭州**亭,当年张宪才年仅27岁。秀水颂英烈,青山埋忠魂,阆中人民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在家乡建阙立庙加以祭奠。现在我们进入庭院,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一座仿古四合院组合式楼房,建造非常精美。在庭院之中有塑有张宪的武身塑像,大家或许有疑惑,为何这尊张宪塑像不是放在正殿之中,而要放在这庭院里面,其实这是一种匠心独运的表现:张宪功高蒙冤,壮志未酬,人虽死,心不甘,所以这尊塑像不稳坐殿中,而是立在陛下。你看他身披金甲,左手按剑,右手抚腰,威严挺立。在看他的神情,双目炯炯,彷佛在问:抗金保国,何罪之有?看到这里,联想西子湖畔那流芳千古的岳王墓和遗臭万年的秦桧跪像,我们都会感受到历史的公正。

好了,我们接着再往里走。

阆中中天古楼导游词 第5篇

有关阆中古城导游词

阆中古城导游词1

评委老师,我抽到的是川东旅游片区,我自选景点是景点是阆中古城,请问我开始了吗?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古城。阆中位于嘉陵江中游,四川西北部。是四川省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古城。所以请大家在游览过程中紧跟团队,注意安全,保护景区环境,不要乱刻乱画。今天我们将依次游览们将依次参观张飞庙、贡院,锦屏山等景点。希望大家游览愉快。

阆中古城在周朝时期是巴国别都,于公元前314年置县,汉时为巴郡,隋朝时期改称为阆内县,宋代以后才称为阆中,历代多为州、郡、府治所

阆中中天古楼导游词 第6篇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非常欢迎各位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城阆中旅游,我是大家的导游,希望大家能随我一起畅游古城,度过愉快的一天。

阆中位于嘉陵江中游,四川西北部,全市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全市人口90万左右,1986年由_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是整个四川迄今为止保留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和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我们中国的四大古城。阆中素有“阆苑仙境”、“嘉陵第一江山”的美誉,唐代诗人杜甫就在这里留下了“阆苑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第一个要参观的景点张飞庙,马上就要到了。

张飞庙

我们所在的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的桓侯祠是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恢弘、建造精美。

张飞庙墓亭

这里是张飞的墓亭,大家可以看到这边墓亭亭柱上有一幅对联。上联是“随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战,地只西川称帝业”,意思是说张飞追随刘备一生征战,但实现统一全国的壮志未酬,英魂仍存有遗憾。下联是“剩残躯付诸荒冢,春去冬来,人犹千古吊忠魂”,意思是说张飞死后,此墓虽然只埋了无头之躯,但人们纪念其英勇的情怀千古不衰。

这墓亭下放的拱穴内,端坐的是张飞的武身像,大家仔细看一下这豹头环眼、燕颌虎须的猛张飞是不是和大家心目中的张飞有几分相似呢?这像前摆的盘龙石斗窝叫“长明灯”,据说,张飞在驻守阆中的时候,曹魏大将张合带领五万大军进攻巴西首府阆中,当时张飞手足不过万人,却依靠阆中人民的支持,以少胜多,大败张合,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阆中人为感戴他的英勇,在其死后,特意选取最好的石头精工雕成这座“长明灯”。千百年来,每到清明时节,人们都要为张飞扫墓,给长明灯献油。

张飞庙大殿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翘脚联运、气势不凡的敌万楼,“敌万”故名思议,就是说张飞有力敌万夫之勇的意思,楼的两边分别是文物展览厅和群塑厅,穿过这两个展厅,我们来到的就是张飞庙的大殿了。

大家可以首先从外观上观赏一下整个大殿的建筑风格,大殿为歇山式屋顶,砖雕拼合屋脊,屋檐下有题为“刚强直理”的金匾,这是清代果亲王亲自撰写的。走进大殿,中间端坐的那座两米多高、状貌威武的塑像,便是张飞了。也许大家觉得奇怪了,为什么这尊张飞塑像,是头戴王冠、身披锦袍呢?原来在清朝嘉庆年间,张飞被追封为“桓侯大帝”,殿上塑的便是他冠冕纹身的坐像了。左右两壁式岳飞草书的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更是将大殿烘托得一片威严、儒雅。

阆中中天古楼导游词 第7篇

阆中古城导游词范文

阆中古城导游词1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非常欢迎各位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城阆中旅游,阆中位于嘉陵江中游,四川东北部,是整个四川迄今为止保留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和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咱们中国的四大古城。在参观游览的途中请大家注意安全,爱护环境。大家请跟上我的脚步,我们将参观游览古城区的华光楼、张飞庙和贡院。

阆中古城历史悠久。在战国时就被设为巴国别都,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了。自秦国建县以来,历朝历代都在阆中

阆中中天古楼导游词 第8篇

各位游客们: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这美丽的九寨沟先做一个我介绍,我叫张思源,大家可以叫我小张,我是四川省金牌导游之一,我很荣幸,在接下来的旅程中为各位全程服务,希望各位旅途愉快!

这次,我们游览的是国家四川阆中古城导游词四川阆中古城导游词级景区——九寨沟。在此之前,我先简略的为各位介绍一下九寨沟,九寨沟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地方,位于四川省九寨县,又称何药九寨,有许多藏族人民居住在那里。而且,这里的四季各有千秋,各位真是好福气,选择在金秋十月来到这里,即将要到景区了,请游客们拿好所需物品,跟我下车。

步入正门,我们会看到珍珠滩,清澈的激流在倾斜而凹凸不平的乳黄色钙化滩面上溅起无数水珠,阳光下,点点水珠就像巨型扇贝里的粒粒珍珠。之所以会生成仿佛珍珠日夜跳跃不息的景观,是因为这段峡谷恰好是坡度为20度的钙华地带,加上多孔的“生物喀斯特”地貌特征,水流至此漫滩铺开,被遍布河床的微小孔隙所阻,便生出团团簇簇成千上万的水珠来,在阳光照射下,晶莹夺目,就象满坡满沟滚动着晶莹的珍珠一般。珍珠滩也是电视剧《西游记》片头中,唐僧师徒牵马涉水的地方。现在呢,大家可以自由拍照进行留念,但是,请不要停留太久哦,另外,请游客们注意安全,谢谢大家的配合!

接下来我们将去熊猫海,大熊猫被视为吉祥之物,深得九寨沟藏民的驯爱。据说九寨沟的大熊猫最喜欢来这里游荡、喝水、觅食,因此这一片海子被叫做 “熊猫海”。 在风和日丽的晴天,湖上蓝天白云,岸边层林相间,湖畔群峰静立,倒映水中,一片迷离景象。这里的水颜色湛蓝,水底树木形成一个奇幻的水下森林对面的青山云雾缭绕,在这里游览,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欢聚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因为有了各位的支持,这次旅游才会这样成功,如果下次你们的朋友来九寨沟,我会很高兴为大家再次服务,在即将结束的旅途中,我也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阆中中天古楼导游词 第9篇

各位游客,

我们的旅游车已经来到了阆中,阆中在三国时期叫巴西,是张飞驻防的要地。所以,这里也被看做是一座张飞故城。也许在一路的行驶过程中大家已注意到窗外那一排排张飞牛肉的广告牌了,那么请大家想想为什么会叫“张飞牛肉”呢?其实,它与我们的三国英雄张飞有关,张飞不仅是一位勇猛的武将,他还是一位烹饪高手,他卤制的牛肉更是美味可口,张飞牛肉如张飞本人的形象,表黑心红,黝黑的皮面下,一切开则是一片红心,肉质纹丝紧密,干而不硬,润而不软,红润鲜美在清乾隆年间便远近驰名,一般牛肉难免塞牙夹齿,而张飞牛肉却入口化渣,可谓老少皆宜。

如果说阆中只有牛肉、古城、水资源,那你就太小看阆中的旅游资源了,阆中不仅仅是一座以三国文化而著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还是一座传统的醋城,不知道大家是否闻到了一股酸味呢?来到阆中我们就不得不说‘醋’这个话题,“俗话说得好,‘来到阆中不买醋,犹如跑了冤枉路’,一道没有味道的菜是很难下咽的,要使一道菜有味道,就必须‘添油加醋’。醋相传始于杜康的儿子杜柕,杜康是传说中酒的发明人,他的儿子杜柕有一次酿酒时发酵过了头,到第二十一日酉时时开缸,发现酒液变酸,但香气扑鼻,且酸中带甜,非常可口,杜柕一不做二不休,把二十一日加上一个酉字,给这种酸水起名叫醋。醋是人生百味之一,也在人们生活中更是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比如,煮蛋前,先在水中加些醋,煮好的鸡蛋便更容易剥壳;睡觉前喝杯加醋的便更容易入睡;用一盆清水加一勺醋洗脸,脸部倍觉光艳美丽,在座的各位女性朋友回到家中不妨去试一试。

醋简直就是我们生活的百宝。而咱们阆中的保宁醋更是以它独特的味道驰名天下。大家请看我右手边这座建筑物,这就是保宁醋的厂址了。保宁牌保宁醋始创于明末清初,迄今为止已有370年的历史,是全国四大名醋之一,而咱们阆中的保宁醋因产于保宁府,也就是古阆中而得名,保宁醋色泽红棕、酸味柔和、醇香回味,含有十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具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的功效。1984年4月北京大学杨新教授品尝到保宁醋后,欣然挥笔题字,“千里赠言,不是醇酒,胜似醇酒,异乡保宁独有”给与了保宁醋高度的评价。说道保宁醋,前面已到阆中古城,首先我们去古城参观游览,请大家下车随我参观。谢谢!

阆中中天古楼导游词 第10篇

评委老师,我抽到的是川东旅游片区,我自选景点是景点是阆中古城,请问我开始了吗?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古城。阆中位于嘉陵江中游,四川西北部。是四川省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古城。所以请大家在游览过程中紧跟团队,注意安全,保护景区环境,不要乱刻乱画。今天我们将依次游览们将依次参观张飞庙、贡院,锦屏山等景点。希望大家游览愉快。

阆中古城在周朝时期是巴国别都,于公元前314年置县,汉时为巴郡,隋朝时期改称为阆内县,宋代以后才称为阆中,历代多为州、郡、府治所,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了。历史给予了阆中丰厚的馈赠。很多文人墨客为阆中留下了众多赞美的诗篇。诗圣“杜甫”为阆中留下了“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除此之外,阆中还被誉为中国最大的“风水古城”。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