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比赛的总结与反思(通用10篇)

时间:2024-02-28 12:46:04 作者:admin

说课比赛的总结与反思 第1篇

——20年语文教学的一点遗憾

在20余年的语文教学中,应该说有辉煌,也有遗憾。遗憾之一就是教学反思缺乏恒久性和系统性,没有坚持写教学随笔。对20余年教学反思和教学笔记情况反思如下:

反思之一:有断断续续的反思,但是缺乏恒久性和系统性。

应该说,自己还算是个善于反思的人。10多届送高三的时段里,自己有时会在课后、考试后和高考结束后,对语文教学状况和班主任管理状况做一番总结,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运用到新一届学生身上,使教育教学在总结中慢慢提高,逐渐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特色,取得了一点成绩。现在,班级管理新方法——星级化管理,就是我对深感困惑的班级管理工作做了比较全面的反思,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出的,收到了明显的实践效应;语文教学新方式——五步三段式语文教学法,就是在不停地对语文教学成败得失的反思中,在困惑中思考,在精彩中提炼,在德州市教研室李玉忠、张敬军等同志的帮助下,逐渐形成的一套语文自主学习模式,应该说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文素养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应该说,这得益于教学反思。反思,提炼了昨日的精华;反思,催开了今日的精彩;反思,埋下了明日希望的种子。

但是,我个人觉得自己的反思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反思多数停留在头脑中,形成文字的不多,没有经常写教学笔记,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没有使写教育随笔成为一种教育生命的常态,而是在一种反思的不确定中工作生活了若干年。因此,教育教学虽时有进步,但进步幅度不是很大,成型的东西出来的还是太少,想法有千万,付诸实践的做法却寥寥无几。如能时时反思,就能时时进步,那进步就可能不是用年计算,而是用天计算了。倘能如此,那进步会有多大?

反思之二:教育教学中的点滴细节记录不够,研究不够。

20余年的教育教学中,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外,自己也好,学生也好,所听的同事的课也好,都有着一些精彩的发言、生动的动作和良好的做法。这些曾经充满生机的枝枝叶叶,有很多令人难忘的精彩。比如学生排演《雷雨》《窦娥冤》等课本剧时有着天才的表演,但是录像资料和文字记录没有留下,对排演课本剧的深入总结和进一步升华明显做得不够;比如学生学了《雨中登泰山》《陈情表》等散文后有了入情入境的心得体会,一个15年前曾经听过我讲课的学生说,我讲的《雨中登泰山》那淋漓的雨意至今还在心中流淌;比如学生自主组织的各类主题班会都有着杰出的表现,我去年带过的09届学生所组织的班会课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学生的发言异常活跃,我当时就有“简直太精彩了”的激动,但是激动过后也就算了,没有很好地记录和总结;比如学生学习了《鸿门宴》后对各类人物有了独特见解,写出了精彩的文章,但是那些文章被自己丢开了没有保存,没有研究;比如自己设计了各类课前活动,曾经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反思总结不够,难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不能进一步提高;比如自己设计的自主学习流程,曾经在德州市产生过比较大的反响,为此德州市教育局还在平原一中开过高效课堂观摩现场会,但是精细化的反思研究还是不够,不能在纵深研究中走得更远;比如自己曾经精彩的讲解,如痴如醉,感染了很多学生,但是那些话语,那些设计只是在脑子里过了一下,没有留下深深的印记;比如自己总结的层级训练式语文体系,想法很好,但是实践不够,反思总结不够,至今成型的东西还是太少;比如自己2000年就已经开展的语文活动课,曾经引起本校教改的高潮,但是自己疏于整理总结,没有及时发表,尽管课改进行得比新课改还早,但是没有产生大范围的轰动效应。。。。。。这些教育海洋的一朵朵雪浪花,如稍纵即逝的天边彩霞,只留下了淡淡的美丽。因为自己没有及时记下或者录下这些原生态的美丽,所以他们只能成为自己教育生命中曾经的永恒,曾经的美丽,如昙花一现,过眼烟云,倏忽而逝,只在记忆里留下了飘渺的印痕。这些教育生命里的精彩,是异常美丽的,也是令人无比遗憾的。

我想:不止是我,很多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曾经有过教育的灿烂,可惜的是,因为缺乏进行教学反思和写教育笔记的习惯,因而很多美丽成了天上飘渺的浮云,很多精彩的细节记不清楚了,而这些细节恰恰是最可宝贵的第一手教育教学的资料,遗落了之后,就好像散失了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埋在土壤里沙尘中,终不见天日了,这岂非教育者的遗憾?

谨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能够以平凡的记忆力向漫长而无情的时光挑战,还是勤快些吧,从现在做起还不是太晚。

反思之三:教师的差别本来不是太大,所差的是教学反思。

应该说,能考上师范院校最后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基础、智力等方面差别不会太大,那为什么有些人慢慢成为名师,而有些人“泯然众人矣”?我想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教学环境、机遇和自身素质等都制约着一个教师的成长,但毋庸置疑的是,那些进步较大成名成家的人,往往是善于学习、善于思考总结的教育有心人。教育人生的境界也许就是如此吧!

在当前急功近利的浮躁文化面前,大多数教师只是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已,很少有人把它作为神圣的事业去用心去做,因此满足于得过且过,完成任务就行,很少有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反思的。而那些成名成家的人,除了自身有比较好的素质外,坚持学习,深入反思,当是成长的重要原因。

反思其实就是实事求是,从纷纭的教育现象中总结规律,摸索教训,从而改进我们的教育生态。很多有价值的结论和经验是需要反复思索反复验证的,唯有将自己的执教生涯总结系统起来,才能深刻地洞穿表象,从而发现其中深蕴的教育规律。上一节课很简单,短短四十五分钟,如果认为上完课就是课堂的结束,那是普通教师的做法。要想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必须进行教学反思。只要能做到每节课后都能反思,不断总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日积月累,扬长避短,就可以逐渐成长为优秀的语文教师,从而使得教育生命之树枝繁叶茂,蔚为壮观。

说课比赛的总结与反思 第2篇

一、千锤百炼,思在课前

教案和课件的呈现不是备课的终点,而是备课的起点。一个好的作品是经过了无数次“设计―反思―再设计”的过程,才趋向于完美的。单纯的教案和课件的呈现只是经验和知识点的堆砌,只有经过多次“设计―反思―再设计”的过程所形成的教案,才是我们所要展现给学生们的完美作品。

1.反思教材要有深度

在教学设计形成后,我们要好好地反思自己有没有精准地把握大纲要求,对于教学内容是否理解通透,有没有对教材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现在新课程所要表达的就是“教师即课程”这样的先进理念,手头的教材只是一种参考文本,需要教师个人基于自身的经验和理解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与加工,形成具有个人魅力的课堂盛宴。

在教学“比较分数大小”时,我一般是按照教科书上所讲的,利用通分来处理。例如比较和这两个分数的大小,这样的题按照书上的方法处理肯定是可以的,但我并没有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在想学生会用哪些其他的方法,如画线段量出来比较、用计算器直接算出结果……这些在备课时如果都想到,就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反思学生要有广度

教师在教学设计完成前后要好好反思对自己的学生是否做到了心中有数,即备学生、备学情。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基本层次、基础水平,又要考虑他们的个性差异,要对每个学生有充分的了解。例如笔者执教的学校里,学生的个性差异较大,故在课堂上要设计三个层次练习,即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引申练习。通过分层练习,各类学生学有所获,从而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在布置作业时也注重分层,全体学生在完成基本题的基础上,可自由选做探索性、开放性习题。

二、冷静机智,思在课中

1.言行反思,掌控情绪

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确保不把自己在课外的烦躁、愤怒、悲哀、失望等不良情绪带进课堂,影响学生听课时平静的心境,确保不被课堂上学生的异常举止影响本身的情绪,保持冷静的教学心态。

例如在“垂直与平行”课中,我让学生拿出尺子作平行线。课上不少学生忙于找尺子、铅笔,如果没有两块三角板,有些学生就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我当时有点恼火,要训斥学生时,我想到不能这样简单处理,而是需要冷静地思索:是根据当时的情景让学生思考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还是跟学生说,你们用手中现有的用品是否作平行线?

课堂教学情绪,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言行,判断学生的情绪,及时运用语言激发、活动激发和情境激发等手段使学生情绪饱满高涨,学习积极进取,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2.角色反思,确定主体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千万不要教师整个过程忙个不停,学生却在看大戏;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知识点纷至沓来,整节课看起来如行云流水,十分的精彩,下面学生却呆若木鸡。课堂上教师要随时反思教学过程,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只作随机引导。与其追求行云流水般的华丽还不如展现洗尽铅华后的朴实。

例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一课时,教师以“你想用什么方法描述自己的位置?”为引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得到许多不同的表示位置的方法。有的学生用“第三大组倒数第二个”,有的学生用“第四小组第一个”来表示,有的用“第二排左数第三个”来表示。方法很多,也很实用,对此我给予了充分肯定。然后我又告诉同学们:“老师也有一种方法,(4,1)能表示第四组第一个同学,你知道老师是怎样表示的吗?”然后请同学们将自己的位置定位成一对有序的实数,再由我任意给出一个数对找出这个同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先自己探究了表示方法,接着再研究老师给的方法,很容易就学会了这种用数对表示座位的具体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情境反思,因势利导

教师要及时反思课堂情境,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教学是师生交流的动态过程,每一节课都会产生新的情境,也必然会产生新的知识。教师一般不可能一成不变地按自己设计的过程一步步教下来,必须反思情境的变化,因势利导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例如:求梯形的面积,在解答此题时,有一学生列式为:3+5=8(平方米)。当学生都笑他做错时,他却理直气壮地说:“梯形的高是2米,可计算面积时,公式又要除以

2,乘以2再除以2,可以相互抵消,所以只要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加起来就行了。”听他这么一说,感觉还有道理,此时教师顺势引导:“是不是求所有梯形的面积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呢?”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如果梯形的高不是2米,就不能用这个方法了。

三、提炼升华,思在课后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之所以有经验,我想就在于他们善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在总结和探索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抛弃违反规律的东西。不能只是蛮干,要一边做一边反思,一边研究一边回头看。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是教学活动的终结,我每上完一节课,也学着反思,学着摒弃,学着积累,学着提升,静下来好好想想,哪些地方有得,哪些地方还可以再完善,该记的记下,然后写点体会。

1.反思课后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要仔细反思这个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是教学中某一环节的失误,是对学生产生了某一误导,还是在课堂上对某些知识点阐述不够,导致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未弄清楚?仔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及时加以矫正,同时诊断问题是否具有共性,如果是共性问题就要在下节课中解决。

2.对学生的课外作业信息的反思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堂效率直接的反馈。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作业仔细地批改和统计,反思其中出现的问题的是共性错误还是个别性的错误。如是普遍问题,下次上课加以纠正,对个别性现象再单独辅导,并做好记录,避免以后再产生类似现象。

3.自我反思,确定得失,经验积累

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反思,自我发现问题,对照原有教学设计和评课标准自评、自悟;本节课有哪些成功的地方,如概念的引入、新颖的解法、结论的形成等,对这些都要认真总结。

说课比赛的总结与反思 第3篇

摘 要:“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地思考和总结,是积极探索与解决教学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的有效方法。对比自己现在和以前的教学,发现这几年的教学存在着一些有趣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反思的实质不同;其次是反思的形式不同;第三是反思的内容不同;第四是反思的勇气和决心不同。

关键词:教学反思 成长 教学设计 教学实践

笔者参加工作已经有六年了,送走了两届学生。本学年又教高一年级英语,对于高中英语新课标的教材已经很熟悉了,一些课文都能够背下来。但是在教这一届学生的时候,笔者还是有许多新的发现。每次课前和课后笔者都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及时记录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启发以及课堂后学生的收获。从中对比可以看到自己不断成长的足迹。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不断地对自己教育实践进行回顾、思考、分析,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它需要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和自我提升。对这些观点的认识鞭策我在教学中形成了一个及时记录和整理教学反思的好习惯,帮助自己不断成长,不断完善。

一、反思的实质不同

初上讲台,对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对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比较陌生,对学生不了解。只能在经历过后,才能发现并分析整理出自己备课时理想的、纯理论上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际操作中的差别。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已顺利实施,课间突发状况的处理方法、教学智慧、教学效果等也只能在教学实践过后才清晰明了。所以,最初的教学反思是名副其实的“教学后记”,是总结性的教学反思。而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得与失的整理,有经验的教师能清晰地写出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或“再教设计”。所以,探索、学习、总结与创新等共同构成了有经验的教师的教学反思。

二、反思的形式不同

新教师受教学阅历的局限,他们的教学反思往往以“教学后记”的形式在课后总结。相比之下,老教师的教学反思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因为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灵感往往会随时出现,需要随时记录,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后。老教师课前准备不会是理想的、纯理论的教学设计,会根据自己对新一届学生知识层次、整体素质的认识,反思自己原有的教学设计是否适用于现在的学生并及时进行更改,根据经验设计出最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深浅度。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合,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时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所以他们会用“√”“×”“*”“”“”“”等简单符号在课本、备课本或学案中及时简易记录,课后再及时进行整理。老教师还善用课后的作业、习题的反馈情况分析教学效果,反思作业的深浅度、适宜度。可以说教学反思会出现在老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记得在上必修1 Unit 3 Travel journal的Reading时,笔者本来只是想通过书上的地图来让学生们了解有关湄公河的基本信息,但是上课时,突然想到2011年刚发生的湄公河惨案,于是就从这个话题入手,给出学生们一个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Mekong River murder case?”有些学生尤其是男生对这个新闻有所了解,但是个别同学似乎没有听说过这件事,于是笔者就让一名同学给大家讲讲相关事件,然后趁着学生好奇心未减,我又用英语介绍了一遍。这样一来,大家对湄公河流域及周围的国家也都有深刻的印象了,通过地图学习湄公河知识的目的也达到了。

三、反思内容不同

在评讲阅读理解时,笔者以前的教学后记是:1.学生课外知识不够丰富,许多简单的单词不认识。2.如有可能,把阅读内容多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明显,笔者主要是针对学生课堂反应、课堂效果的记录,发现了问题,但没有反思解决的方法,或者说关于教学方法、手段的分析笼统,目的性不强。一段时间过后,可能连自己都忘记了当时自己所想所做,这样就难以达到想通过反思,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目的了。反观笔者现在的教学反思会出现在备课本的各个角落,用不同色笔表示出来,有对教学方法的肯定或否定,有对教学设计中一道题目、一个例子的肯定与否定;有一个知识难点的解决方法的举例或改进。笔者现在的教学反思主要是针对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如:“此处的设计很好”,“在此处用一个例句来翻译某个词的意思,能让学生更好地记忆新单词的意思”,“此处有10个学生犯了同样错误,得改用……教学方法”,每一处的说明都是对一个问题的解决或对具体教学设计的肯定与否定。批改学生作文时,笔者更是把学生集中犯错误的地方找出来,然后把它写在黑板上,让大家一起纠正。如“There are some students play basketball in the playground.” 刚一写到黑板上,大家就知道要么在play前加who;要么把play改为playing.如果只是在学生的作文本上纠正过来或者只是用红笔划出来,可能不会引起学生们的注意,但是写到黑板上一起来纠正,这样大家的印象就比较深刻了。

四、反思的勇气和决心不同

以上所列显示的都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进步,但是有些方面新教师是绝对值得老教师学习的,那就是勇气和决心!刚上班时,笔者非常有热情,每天第一个来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晚上也经常在办公室备课。并且有时还会虚心恳请同行观摩听课,及时课后研讨,让同行指出自己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从交流探讨中反思教学的得失,明白自评与他评之间的差异,以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因此在教学基本功、教学技巧上都有很大的进步。然而现在充其量也就是在原教案上进行修改、补充、记录、点评。不是学校要求讲公开课,自己也不会主动去讲,更不会请同行去听课、评课。因此,教师需要敢于正视自我、否定自我的勇气,需要怀着做一个新型教师的坚定意愿,需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反思德行。

以上是自己在教学反思过程中的有趣区别。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中,反思是发现的源泉,是改进教学,提高自身能力的极好方法。教学反思对新老师来说,即总结上课成功的地方与不足的地方,对自己的成长、成熟有很大促进作用;教学反思对老教师来说,即总结上课成功的地方与不足的地方,能有效地避免经验主义,避免常用老方法教学。因此,年轻老师要迅速成长,减少在教学实践中的成长周期,就要在不断参加教研的同时,经常性的写写教学反思,把自己的成长过程用笔记录下来。如果一个老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理念以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是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所以不管新老教师,若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那每天尽可能地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点宝贵的时间来“反思”,做个“反思型”的教师。长此以往,必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M].北京大学出版社.

说课比赛的总结与反思 第4篇

1. 课后反思能使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教师应该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冷静地思考和总结,并最终有意识地将反思结果应用于下一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后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突破自己、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建构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正因为课后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教师才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形成自已独特的风格。

2. 课后反思能帮助教师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把教学过程中预先设想到的新颖的情境引入法、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或者对偶发事件处理的巧妙方法等,如果在课后做好记录,就可以在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总会有点滴疏漏、失误之处。如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学困生、合作学习没有达到实效、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够恰当、没有及时解决学生的提问、探究性学习不够到位等,教师也应在课后及时记录下来,并对这些问题作深刻的剖析,为今后进一步的改进做充分的准备。

3. 课后反思能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作为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固然重要,但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更必不可少。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不断积累的意识,教师很难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冷静地加以推敲,具体地对于某一单词的教授,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

二、 教学反思的内容

1. 反思新教材的使用

新课标对教材的使用提出如下建议: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的需要,灵活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地取舍或调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删减教材中难度较大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补充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听、说、读和写的内容。

2.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主要是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当的角色。课改要求教师的角色更为丰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者、资源的提供者、学习的督导者、学生的指导者、课堂的管理者、课堂活动的组织及参与者。也可以把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理解为导演或观众与演员的关系,或者理解为教练员与学员的关系。教练员的职责就是训练别人掌握某种技术,从而提高某种技能。外语作为一门工具语言,其实践性非常强,要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必须要让学生参加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断反思,以免无意识地回到“一言堂”课堂,或者又不自觉地充当了课堂的主宰角色。

3. 反思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英语课堂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维度的技能目标。检验课堂目标是否实现,即是否达到预期设计的课堂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口头测试、书面测试以及课堂互动情况来感知,这些检验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进行适时判断、反思总结,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比如判断课堂是否需要临时中断,对自己讲过的内容是否需要重新强调,或对部分内容进行再次操练,直到学生熟练掌握为止等。

三、 教学反思的方法

1. 写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有课后教案、教学日志、教后感知等形式。写反思日记就是记下自己在一堂课、一天或一个阶段中对课堂教学的感受和体会,它能为反思性教学提供最真实和最原始的材料。其实,这是在强调课后备课,以便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把自己上课时遇到的突发问题或值得深思的现象详尽、及时地记录下来以便对其进行不断反思、总结,从而扬长避短,以便于今后教学的提高。

2. 参加集体备课

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发挥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就某一问题、某一专题或某一章节、某一单元,大家各尽其能,各显神通,正是彼此学习的好机会。教师通过学习后反思,找出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制定缩短与他人差距的计划,继续再学习,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3. 调查与问卷

说课比赛的总结与反思 第5篇

关键词: 学情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作用

“学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差异和特点的具体情况,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最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下面我从课前认真了解学情,课首注意反馈学情,课中敏锐捕捉学情和课后客观反思、总结学情四个方面,谈谈关注学情对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课前:认真了解学情

课前了解学情是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只有对学情了如指掌,洞悉学生的需要,才能把握教学起点,制订正确的教学方案。那么,课前如何了解学情呢?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了解学生的需要:从与学生的接触、跟家长的沟通中研究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反馈及评价检测中分析学生的起点和差异,等等。例如,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这课时,注意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有的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6的乘法口诀,有的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备课这一环节,就要考虑如何使这节课让已经会的学生有新的收获。这样就不会出现,上课一开始,学生似乎都会了,都懂了,而教师为了按照事先准备的教案实施教学,生拉硬扯地把学生往回拉,让学生“懂装不懂”的现象了。

二、课始:注意反馈学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由此可见,课始的导入非常重要。对于新课导入,教师大都喜欢创设精彩生动的情境直接引出要讲解的新内容,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学习状态的了解。怎样把反馈学情与导入新课有机结合呢?可以把反馈学情和新课导入的内容安排在一个大情景中,先设置问题诱引,用以反馈学情,再针对学情导入。例如:在教学“6、5、4、3、2加几”时,创设“小兔乖乖”的童话故事贯穿整堂课,学生在美妙的童话情境中先复习9、8、7加几,让教师从中获得反馈信息,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出6加几的问题。这样的安排不但让学生置身于童话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从中可洞悉学生的认知基础,把握教学起点,优化教学过程,使整个教学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还可以在教学开始,根据学情提出形式多样并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展开联想,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测,并在课堂导入中渗透本课学习的主题。

三、课中:敏锐洞察学情

课中洞察学情,是反馈调节、建构课堂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及时正确的信息反馈,没有对反馈信息的评价和调节,就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例如,教学《十几减9》这课,学生小组里交流算法。有一个学生说:“15-9=6先算9-5=4再算10-4=6。小组里的其他成员都说他错了。”全班交流算法结束后,我刻意问:“你们小组有没有错误的方法?说说他错在哪里?”当汇报到这个方法时,我就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道:“外面有五个桃,9-5=4,再从里面去掉4个,10-4=6。”说得多好呀!这个例子说明了课中敏锐地捕捉学情是多么重要。

总之,教师在课中通过对学情的洞察和分析,有利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更好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优化教学信息传输,加强师生情感交流,确保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课后:客观反思、总结学情

课后反思是一个容易忽略但又不容忽视的环节。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短、教学任务重、学生人数多等诸多因素,老师只停留在对学生课堂的关注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课后认真反思学情,总结学情。如何进行课后反思?可以从学生的书面作业情况分析入手,从中了解学生的现阶段学习中存在的情况,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疏忽,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这种方法不仅相对来说是较客观的,而且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可以从学生平时的作业或单元测验结果入手,认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发现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如果在某个或某些问题上,学生中出现了较普遍的偏差时,就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对这个问题的讲解,重点解惑答疑。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计算》,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出现10÷2=5……0的错误。针对这一问题,第二节课我就让学生再次认识到什么情况下会产生余数。可以说,正因为有了作业,才让我能够清楚知道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我思考如何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综上所述,课前了解学情,课首反馈学情,课中洞察学情,课后反思、总结学情都很重要。课前了解学情的作用在于从学生实际出发,制订正确的教学方案;课首反馈学情,目的是优化导入设计,以便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引出课题;课中捕捉学情,有利于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认知上的困惑,然后因“情”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后反思、总结学情,能掌握课后和课前学情的变化,有利于确定下一步的教学起点,建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机制。所以,只有深入地了解学情,认真地研究学情,根据学情及其发展变化有的放矢地施教和导学,才能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银富.浅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了解学情.华夏教师,2012-11-15.

[2]小学教学情境的探索与实践.铁岭晚报.网络(http://),2013-05-24.

[3]黄中益.中小学教师的课堂口语技巧及原理.课程.教材.教法,1994-01-20.

[4]雷福明.有效教学――数学课堂的艳阳天――摭谈新课标下的有效学习.中小学教学研究,2006-11-10.

说课比赛的总结与反思 第6篇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0—0091—01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它是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工作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持之以恒地写教学反思,能引发教师对教学领域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在思考中提高自我监控能力,提升专业素质与综合水平,最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地进行教学反思。

一、课前反思,选择最佳方案

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教师自己说上课,要求学生说下课,教师再说上课,学生再说下课……反复数次后教师提问学生:“如果一直说下去能说完吗?这种现象我们可以把它叫什么?”在学生初步理解“循环”的意义后,又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有关“循环”的例子。这样,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更深刻地理解了“循环”的意义。

二、课中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课中反思又叫适时性反思。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的、生成性的教学过程。任何一个小小的插曲、小小的问题、小小的疑问都会成为新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及时捕捉这些教学契机,立刻进行反思,随机应变地对生成的教学问题进行有效处理。

1.教学行为反思。课堂教学的优劣在很大层面上取决于教学行为的合理与否。教师应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来衡量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角度为基准,不断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节奏,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且还要逐步实现“我要学”向“我会学”转变。

2.教学策略反思。教师既要知道“教什么”,又要知道“怎样教”。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面。

例如,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教师借助教材上的列表法的同时结合画图方法和假设法,并努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弄懂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这节课中师生共同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列表方法后,问学生能否用图形来表示鸡、兔的头和腿之间的关系。虽然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操作活动,但是,在画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学习过程反思。教师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还要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知识,遇到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困难,形成了怎样的技能和技巧等等。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捕捉信息加以重组整合,更应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此研究和共享,通过反思来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

说课比赛的总结与反思 第7篇

我校地处西部较偏僻的农村,但高效课堂研究已进入结题阶段。我们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了吗?答案只能是:“我们正在高效课堂的路上。”如果我们都能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再思索,再实践,再反思……我们一定会更好、更快地走向高效课堂。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美国学者波斯纳说:“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他善于课堂反思并从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北师大教授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叶澜教授也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结合我校在农村初中高效课堂策略研究中的实践,我谈谈教学反思策略。

一、明确教学中值得反思的地方

1.教学中的困惑和不足之处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一对永恒的矛盾,教师预设的可能情况和生成的不确定性,总是在课堂这个实践的平台上演绎着一幕幕“前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交响曲。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困惑之处,改进和优化之处。对课堂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反思,有利于消除困惑,吸取教训,少留一些遗憾,让我们的课堂逐步走向高效课堂。

2.教学中的亮点和成功之处

课堂教学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总有亮点和成功之处。如:充满吸引力的导入;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因偶发事件产生的瞬间灵感,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独到而有特色的小实验;富有创造性的板书;学生的一些独特的见解等。将这些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会增强我们的信心,帮助我们更快地发现教学的规律和真谛,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让我们的课堂更快地走向高效课堂。

3.教学中的环节和细节之处

教学环节时间安排是否合理、过渡自然;讲解、提问、讨论是否切合学生实际;课堂是否表面热闹,华而不实;媒体使用是否切实,有助提高课堂效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和一些细节,往往对整个课堂是否流畅,是否高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反思教学中的环节和细节之处,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地走向高效课堂。

二、懂得教学反思的方法

1.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就是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再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自己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

2.横向反思和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观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要研究专家的教学思想。近年来我校提供机会让各学科教师“走出去”,参加全国的教学研讨会。“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这是教师走近名家的机会,也是教师学习、反思、超越自己的机会。

3.个体反思和总结法

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如:月考后质量分析,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也可以以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还可以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分析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

4.集体反思和对话法

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教师个体反思的基础上,引入“集体反思”非常必要。“个人智慧不过是草间露珠,集体智慧才是长河流水”。“集体反思”能够有效弥补教师个人反思的不足,共同激活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智慧。我校开展了集体备课,分学科分年级上展评课,集体观课、评课等教学研究活动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说课比赛的总结与反思 第8篇

那么,到底什么是教学反思?我们为什么需要进行教学反思?应当怎样进行反思?笔者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如下的思考与探索。

有专家这样界定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可见,好的教学反思不仅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助推器。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大多优秀的教师总是在实践、反思、总结这条途径中成长起来的。正如蝴蝶总是经过艰难而痛苦的破茧才能成就其美丽而自由的飞翔。全国特级教师袁容也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通过反思成长起来的教师能更好地将专家的理论和自身的实践联系起来,从而提高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实现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经验的融合,实现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

笔者认为,教师的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一个研究型教师能够在反思中不断提高对教育规律的内化,能够在反思中获得深刻见解和教学机智,能够在反思中形成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和深厚的史学素养,能够在反思中生成创造性驾驭能力和敏锐性反应能力。这种种能力恰是有效课堂所必需的。笔者教学生涯中的一个实例很好地说明了反思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积极作用。最近笔者接到市教研员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上一堂有效教学的示范课,课题为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笔者认真作了准备,并事先在自己班级里试上了一节课。课上完后,别说被笔者请过去听课的教师了,就连笔者自己也觉得整堂课平淡无奇:既无思想的深邃,也未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教学机智及水平。学生的反应亦平平,有的甚至觉得枯燥到想睡觉。笔者经过与同组教师的共同讨论、反思,最终定下了这样一个思路:把这节课放在整个必修一政治史的大前提下考虑,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可以说是人们追求政治民主化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为此,笔者把这节课内容设计为以下三部分:一、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反思――条件;二、新型民主政治的提出――思想诞生;三、新型民主政治的实践――巴黎公社。笔者按照这个思路把课上完后,受到了市教研员及全体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既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提升了本课内容的思想深度,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表现出教师深厚的专业素养。

既然教师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成长,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那么反思什么就成了我们一线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反思成功之笔

任何一堂课都有其精彩之处,或是课堂上引导巧妙、应变灵活,或是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或是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先进等。凡是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做法,都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的教学参考和使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如在讲解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人文主义时,笔者在这学期的课堂上尝试着先分析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特点,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这些作品的特点中归纳出人文主义的内涵。结果效果出奇的好,学生普遍认为这样的方式更有利于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内涵的理解与把握。笔者把这个作为课后的教学反思记录下来,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

二、牢记失败之笔

不管一堂课有多么地成功,也难免有其疏漏、失误之处,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没有足够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等等。为此,教师应冷静思考,对之进行回顾、梳理,同时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写出改进的策略和“再度设计”的新方案。如笔者在讲解完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后,作了如下的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思想内涵相对比较深。因此,讲解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感觉比较枯燥,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迫切需要改进。经过仔细思考,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可提前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其知识面。多介绍些相关的时代背景,不一定放在课堂上讲,可以把这些背景知识放到学案上,以加深学生对各个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理解。而在实际讲解中可穿插一些相关的小故事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有利于进行情感教育。设置相应的思考题或探究题放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寻找问题的答案,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将这些失败之笔作为以后再教时的经验教训,变这次的失败之笔为下次的成功之笔。

三、重视学生的见解

说课比赛的总结与反思 第9篇

关键词:教学反思 必要性 途径 新课程反思

一、反思的必要性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张大均语)反思犹如一面镜子,它能够把我们在教学中的优点与缺点清楚地反映出来,使我们有取长补短的机会。反思是一种心灵的自我谈话,是和自己的心进行难堪斗争。人生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反思自己,认识自我。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不能没有反思,反思是一种智慧,它是纠正以前错误以利将来更好工作的关键步骤。一个人能够有正确的反思是一种有理性的表现,反思不能怕痛苦,从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在反思中寻求进步,不断完善自我。说:要让我写自己的历史,我就写我的错误。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先哲都能如此,我们又有何不可。

二、如何进行反思

反思的途径有很多,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布鲁巴奇等(J・W・Blubacher,et al.,1994)提出的五种反思方法对我们教师教学很

有帮助。

1.课后备课。教师在上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反馈的信息进一步修改完善教案,明确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实现程度如何,哪里是闪光点,哪里有缺憾,哪个表现方式不妥等等问题,等到了课后才能检验出来。课后若不及时总结与反思,存在的问题就会永远得不到解决,成了教学实践升华上的“瓶颈”问题。成功的经验也就无法得到总结和积累。课后备课有助于教师从正反两个方面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体会教学水平,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被人指出缺点是一种“失败”,自己反思不足是一种胜利。有一次,我在讲《信息的价值》一课时,首先筛选了几个例子,我认为能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但实际课堂上,学生举出的事实比我的更贴切,课堂互动活跃,他们更乐意接受。我本来备好的课,结果很失败。课后我很好的反思了一下,如果我一味按照教案讲,也许课堂就变成了我一个人的舞台,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达不到学习的目的。

2.详细描述。可以从学生那里找到自己在教学语言、教学态度、教学情感上的不妥之处,可以邀请同事或主动相互观摩彼此的上课讲授情况,详细描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教师们对此进行讨论分析,扬长避短,信息共享。同学科教师之间不应各自为政、闭门造车。须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也可以经常上网浏览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博客,互相交流,相互学习,效果更好,且不可文人相轻。总以为自己的做法最佳,而无视他人的优点,不屑向他人学习,这是最大的弊病。英国戏剧作家萧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3.反思日记。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就应该写下自己的体会,同时把学生的意见也写下来,并详细记录课堂中授课环节的点点滴滴,导入语、新课讲解、小结、板书以及存在的问题。还要设计在下一次授课时如何改正解决的方法与一些创新思路。黑龙江省佳木斯一中有位信息技术教师,他无论每天工作到多晚,都要写教学反思日记,少则百字,多则上千字,数十年如一日,日积月累,这些成为了他教学上的宝贵财富。因此,他的教学艺术日臻完美。他讲的课学生爱听,向他学习的同行也受益匪浅。其中我就是一个,我也坚持写反思日记,收获颇丰。每每翻起以前写的反思日

记,我都心潮起伏,尤其刚开始上班时,那是一个磨合期。一次,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毫不避讳地给我指出了讲课中的一个错误,当时我觉得很没面子。但在当日的反思中,我意识到了自己度量太小了。第二天,我表扬了这个同学,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请他和同学们都指正教学错误的想法,赢得了学

生们的好感。

4.交流讨论。可以在借助录音、录像、档案等资料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要对它们进行分析、借鉴,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明确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可以通过QQ群,亦或博客,首先提出课堂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将得到的方案为本校所有教师共享,也使其他学校及同事之间相互借鉴,升华反思,多方位、多角度反思,就不会自我封闭、孤陋寡闻了!我本人所在的学校每学期都开展青年教师互评课、教学心得报告会等活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水平。

5.行动研究。为弄清课堂教学遇到的实质性问题,制定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同于研究者由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三、新课程理念下进行反思性学习

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领会新课程的理念,需要我们老师的探索性反思;如何以学生为本,需要我们老师的换位反思;如何激励学生,需要我们老师的睿智反思。反思性学习是一门没有止境的学习之路,因此,为人师者应该不断地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为人师者应该不断地提升个人修养,自觉主动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成行之有效的教学理论。在新课改形势下,如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中说:建立有助于交流、协商的“学习共同体”。让反思光芒永远照耀我们的教学之路,让反思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生根开花,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说课比赛的总结与反思 第10篇

一、课堂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分析与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通过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课堂经验,不断追求教学过程的合理性与完美程度,从而使自己不断提升,直至成为专家型教师。然而新课程又强调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开发者。要做这样的角色,最需要的就是不断总结、反思、改进、创造,而教学反思正是使教师总结、反思、改进、创造的有效方法。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我国特级教师袁蓉也从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二、历史教学反思的几种方式

1.课前反思。学习教学理论,是反思的知识基础,而参加教育科研,则是反思的能力保障。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是详细备好这节课。备课不仅要把知识内容备透,还要多备学情,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在备好一堂课之后,回顾所设计的历史情境及课堂设问,往往还能找出漏洞,发现需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如,《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节中,关于开辟的四条航线,备课时重点注意到人物、具体航线和支持国家,但备完课后反思时,发现还可以通过课本上的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很形象地把握四条航线的具体路线,所以可以结合课本上的示意图来形象地展示四条航线。深入挖掘这幅示意图就可以对四条航路的基本内容把握好,如人物、方向、时间、路线等,甚至可以联系地理学科的其他内容来讲解,深化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把握。

2.课堂反思。在课堂上,有时学生会提些“奇怪”的问题,如《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节,有学生问到课本上一幅图片里亨利王子戴的帽子是什么样的。对这个问题,笔者在备课时并没有想过,只能给学生解释中国的帽子与西方的不同,这样的解释显然不尽人意。从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学习历史时对历史概念、理论等内容不太感兴趣,而某些可能被教师忽视的内容反而是他们感兴趣之处,在之后的备课中可以多补充这些方面的内容。

3.课后反思。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课堂气氛、参与程度等,教师可以反思这课堂的教学效果;通过反思本堂课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与讲解,可以发现需要补充的问题。课后的反思内容是很多的,效果也是很显著的。小到语言的速度、声调、表情、教师本人的心理反应等,大到重难点的分析、与学生的互动、提问的方式及反馈、知识点的过渡以及课堂的连贯情况等,对这些方面做详细的反思和记录,对今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笔者坚持做到每节课后进行反思总结并书写下来,从中受益匪浅。

三、历史专业教学反思的几种来源

1.来源于自己的课堂。教师将刚结束的课堂感受写下来,并经常去回顾,之后的课堂可以吸取第一经验,并且可以很好地突破重难点的阐述与解答。当然,仅靠自己的经验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其他的途径来提高反思能力及教学水平。

2.来源于其他教师的课堂。多听其他教师的课,收获的不仅是对教材的处理方法,还有别人的智慧。多听课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我们身边有很多有经验的教师,他们的课堂能让学生很快地掌握知识,学生的参与程度很高,这些教师都有他们教学的秘笈,多学习、请教他们,会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起一个直接的推动作用。

3.来源于书籍。《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是历史教师必看的资料,登载了许多特级教师和名师的心得体会,对我们历史专业教育理念的形成与更新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其它的历史专业书籍也能对我们教学反思提供广阔的来源。作为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充电,才能与时俱进。

4.来源于网络。网络中有着丰富的资源,充分利用网络上的资源,能极大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教学水平。